《停車》   
朱卿鋒(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四年級)


在近年的台灣電影中,「多線劇情發展」似乎已成為新導演們在編導上的一種新型態,縱使這樣的手法在其他國家已屢見不鮮,且在各形各色的風格中皆不乏出色作品,台灣的新導演們仍開始以多線來豐厚劇本-不論是為了提升戲劇性、開創廣度,可能是作者對自己的一種在編導能力上的挑戰,或者另一種,基於商業發行與影展獲獎的考量。從開闢此路卻毀譽參半的《一年之初》、到成績猶佳的《九降風》跟《流浪神狗人》(尤其《流浪神狗人》其多線發展的精妙設計最令人激賞)。是故,鐘孟宏的首部劇情長片《停車》也端出了這樣一道菜,既然敢端出這道"非獨家招牌",自然是有一定信心的,然而這道菜,究竟好在哪?


《停車》的故事情境,依靠多線敘事來展延劇情是一個具吸引力且安全的作法,透過男主角陳莫(張震飾)這都會雅痞在一個晚上因併排停車,導致個人在城市中" 卡住"而只好游移的狀態,一種公路電影式的冒險於是展開,而沿途的風景則由理髮廳老闆(高捷飾)、粗鄙皮條客(戴立忍飾)、被迫下海的大陸女(曾珮瑜 飾)、港裔裁縫師(杜汶澤飾)、模特兒妻子(桂綸鎂飾)交織而成,多線中有了角色彼此間的交集,也有了明星作為電影星光熠熠的亮點,而更重要的是,這趟以 陳莫為出發的游移,也譜寫出導演眼中台北都會的浮生百態。導演在片中同時交融了魅惑的視覺風格,以及類紀錄片式的手持與搖拍,這不免令人聯想起鐘孟宏導演 長年拍廣告的背景,以及在攝影與敘事上相當優異的前作《醫生》。觀看《停車》的過程是很豐富的,不僅僅是多線敘事的經營、演員們的到位演出,更來自於導演 本身對美學的高度企圖與風格混搭。
 
基於故事與編導風格上的親近,初看完《停車》即令人想起馬汀史柯西斯(Martin Scorsese)八零年的作品《下班後》(After Hours,1985),《下班後》也描述紐約市一普通上班族保羅,在下班後因邂逅一女子而展開的奇妙歷程,各路怪人一個個登場,可謂光怪陸離、不可思 議。這兩部電影都對高度發展的城市(紐約與台北)作出了鮮明且誇飾的呈現,然而影片不僅只是以黑色幽默包裹一夜荒謬,更在這個表層中間接表述了導演思維: 史柯西斯對於現代生活一成不變的巧妙諷刺,以及《停車》中最後回歸家庭價值、極力擁抱愛的渴望。然而導演的純熟與否,在結尾處仍分出了高下:《下班後》以 一個絕妙且流暢的搖移鏡頭,再度帶領觀眾瀏覽了這個諷刺意味十足的辦公室景象,讓人回味無窮;而《停車》則停擺在一個有些過度傾向溫情的通俗結尾,煞是浪 費了前頭所經營出來的狂想與冷諷。
 
而對照這兩部片的創作時點也極為有趣,《下班後》可說是美國電影在歷經七零到八零年代這段過渡期後,電影小子們終究完成了「新好萊塢」使命的一個證明;反 觀台灣,《停車》在嚴苛的眼光下雖有些生澀,然而作為一個新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,以及近年台灣電影步入一個在質與量上皆有提升的創作環境中,縱然不能完全 說是從《停車》開始,但我們也漸漸開始有了明星(制)、有了類型、有了同時兼具藝術與商業價值的台片新品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urfil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