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《蝴蝶》
李淑琪(淡江大學法文系研究所四年級)

睽違五年,張作驥帶來他的新作品《蝴蝶》,這部早在2007年金馬影展上映的電影,直至今年2008我才得以一睹其作。導演於放映後座談裡提到:「台灣電影的類型,上下自有人做,而我剛好做的是中間,那塊沒有人做的部份。…電影裡主角的故事,不是我的,是來自於我周圍朋友們的故事…。」導演這樣的取材角度,致使他的作品,整體上維持了「故事」,卻在人物的對話交流中,微微嗅出導演自身的人生經驗和看法,而這正是張作驥之所以十分具有他個人風格電影的地方。



《蝴蝶》,好不好看?整體上,電影的感覺並不完整,字卡與影片之間的連結感,有時鬆,有時緊密;有時是象徵,有時又像只是回憶,在第一個字卡「螢火蟲與長頸鹿」的影片裡,其實隱約感覺導演有更想說的故事未道盡。導演說,現在這部電影,已剪了多餘的兩個半小時(現片長122分鐘)。聽起來嚇人,但也可窺見導演勢必對《蝴蝶》,有著更多的想法念頭和期許,迫於經費考量,得以以影片放映時的片長呈現。
 
《九降風》的導演林書宇和《蝴蝶》的張作驥都不約而同的說自己拍的是男人的故事,男人的電影,但有別於《九降風》著重在男人友情,《蝴蝶》裡的女人卻有著屬於她們自己的故事,儘管比例仍是不重。張作驥自謙自己不是一位自覺型的導演,但他也明確的點出女人並不完全是男人的陪襯物,畢竟「沒有女人的男人,是假的」(本句話在此沒有其他暗示)。《蝴蝶》裡,不難發現深受女人的影響:父親從小離家赴日的阿哲(曾一哲飾),喜歡沉默的女人,猜是因為他的母親,也是一位不愛說話的女子;阿哲為了簡撿球而掉入海底,救起來時發現母親自責的猛撞牆壁,和他開槍弒父後,複雜的情緒下猛將頭鎚牆的行為相同;甚至是,小龜(詹正筠飾)遭人殺害後,阿仁(程毓仁飾)拿刀復仇的場景,在在顯露出《蝴蝶》裡的男人故事,女人不完全只是花瓶,而具有血淚的,交織在男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中。
 
頭一回看張作驥之前作品的觀眾,如《黑暗之光》(Darkness & Light, 2000)和(The Best of Times, 2001),常會在影片結尾處不惑不解道:「怎麼他又回來了?」有影評人稱其手法為「魔幻寫實」,我認為,這樣「回來」的畫面,稍稍的讓剛激動遺憾的心情平復,而執意的不願意面對「現實」。這次,《蝴蝶》不回來了。留下來的,是導演針對這五年發生在他身上,人生的點點滴滴做出了他的回應。
 
《蝴蝶》一如導演之前的作品在觀眾的心裡翩翩飛舞,曾經,我以為《美麗時光》已經很好,但,《蝴蝶》似乎飛出了導演原來作品的局限,而飛得更高更遠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urfil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