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(依照筆劃順序排列)
王耿瑜
王耿瑜
現任《第七屆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》策展人、製片導演,並曾任金馬、金鐘、台北電影節、女性、南方、南瀛、新住民、金甘蔗、中國時報、國際金獅獎、卓越計畫、短片輔導金等評審。策展資歷: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策展人(2010年)、台北金馬影展策展人(1991、2000、2001年)、台灣國際兒童電視影展策展人(2004、2006、2008年)、紫絲帶電影節策展人(2005~2010年);電影製作:紀錄片《驚蟄-一個音樂人的旅程》導演(2005年)、電影《練習曲》監製(2006年)、富邦《MY 24 HOURS》青少年拍片計畫監製(2007年)、短片《小導演大夢想》監製(2004、2006、2008年)。
安哲毅
現任世新大學廣播電視學系、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兼任講師、電影創作聯盟秘書長、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論壇、工作坊策劃。2009年執導《台北異想-末班車》榮獲2009年世界高畫質影展年度最佳長片、韓國首爾戲劇節評審團特別獎、保加利亞金櫃電視節電視電影銅櫃獎;2007年《指印》入圍金鐘獎迷你劇集獎、迷你劇集導演獎、迷你劇集編劇獎;導演、編劇作品:短片《我們的風》、《台北異想-末班車》、《4 Corners》、公視《指印》、公視《黑夜藍天》、短片《盜汗 Sweat》。
沈可尚
電影、紀錄片、廣告導演兼攝影,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兼任講師。早期作品「與山」除獲得金馬獎最佳短片,更代表台灣首度入圍法國坎城影展短片正式競賽單元。緊接著的「噤聲三角」,除獲金穗獎最佳實驗電影,並獲選日本山形影展亞洲焦點,及亞洲藝術雙年展。在此之後投身廣告界,開始在商業廣告片中擔任導演工作。導演作品:《親愛的,那天我的大提琴沉默了》、《賽鴿風雲》、《小城》、《野球孩子》、《茱麗葉》(即將於2010年底上映)。攝影作品:《終身大事》、《神的孩子》,攝影指導作品:《流浪神狗人》、《水岸麗景》、《爸爸的手指頭》、《一席之地》。正籌拍及拍攝中作品:《賽蓮之歌》、《愛情不打烊》、《遙遠星球的孩子》、《非特男孩》。
李永忻
資深樂評人、表演藝術雜誌主筆、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主筆、CNEX市場與行銷主任
李達義
紐約市立大學史丹頓分校電影研究碩士、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美學研究所。曾任聯合報影劇記者、第四第五屆台北電影節國際連絡、台北金馬影展第一屆國際數位短片競賽評審。現任輔大電影社指導老師、台藝大電影系兼任講師、放映週報特約撰稿。著有「好萊塢電影夢工廠」(揚智),譯有「解讀好萊塢」(書林)。
呂彥達
現任台北市立景興國中班級導師、輔導教師與國文教師。95學年度以「掌握生命線-給自己的六個生涯備忘錄」獲教育部全國創意教學獎綜合活動科國中組優等,93學年度以「ET柑仔店」教學方案榮獲第一屆微軟公司亞太暨大中華區ICT教學創意奬。
林文淇
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比較文學博士,現任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,並擔任國立中央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、行政院新聞局電影處行銷中心諮詢顧問、國家電影資料館《電影欣賞》季刊學術版編輯委員會委員、國立中央大學《放映週報》總編輯、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電影文化研究室召集人等職。專長研究領域為:電影研究、華語電影研究、侯孝賢電影研究、電腦網路輔助英語教學。
林正盛
1959年生,出生在台東山地部落,十六歲國中畢業後,離家上台北當麵包學徒。27歲那年,參加編導班,開始寫劇本,電影就此闖進了他的世界,改變了他的下半生。31歲在梨山經營果園,經營不善虧錢之後,回到梨山拍攝梨山果農的紀錄片《老周老汪阿海和他的四個工人》,開始展開電影創作。35歲以《春花夢露》劇本通過輔導金申請,展開劇情片創作。紀錄片作品:1991《老周老汪阿海和他的四個工人》、1992《美麗在唱歌》、1993《阿豐阿燕的孔雀地》、2007《我們的孩子》、2008《海洋練習曲》。劇情電影作品:1996《春花夢露》、1997《美麗在唱歌》、1998《放浪》、1999《天馬茶房》、2001《愛你愛我》、2003《魯賓遜漂流記》、2004《月光下我記得》。文學著作:《未來一直來一直來》、《魯賓遜漂流記》、《青春正盛》、《一閃一閃亮晶晶》。
1959年生,出生在台東山地部落,十六歲國中畢業後,離家上台北當麵包學徒。27歲那年,參加編導班,開始寫劇本,電影就此闖進了他的世界,改變了他的下半生。31歲在梨山經營果園,經營不善虧錢之後,回到梨山拍攝梨山果農的紀錄片《老周老汪阿海和他的四個工人》,開始展開電影創作。35歲以《春花夢露》劇本通過輔導金申請,展開劇情片創作。紀錄片作品:1991《老周老汪阿海和他的四個工人》、1992《美麗在唱歌》、1993《阿豐阿燕的孔雀地》、2007《我們的孩子》、2008《海洋練習曲》。劇情電影作品:1996《春花夢露》、1997《美麗在唱歌》、1998《放浪》、1999《天馬茶房》、2001《愛你愛我》、2003《魯賓遜漂流記》、2004《月光下我記得》。文學著作:《未來一直來一直來》、《魯賓遜漂流記》、《青春正盛》、《一閃一閃亮晶晶》。
林志明
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教授。
林泰州
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教授。
林泰州
現任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副教授。早年從事美術裝置與實驗錄影創作,類型不拘,遊走於紀錄、劇情、實驗與錄像之間而難以歸類,作品曾多次於國內外影展獲獎及展出。
陳儒修
陳儒修
現任政治大學廣電系副教授。
張義東
現任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設換發展學系助理教授。
聞天祥
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,聯合晚報、世界電影、GQ、KingNet影音台專欄影評人,國家電影資料館董事,並於台北藝術大學、輔仁大學、銘傳大學任教。
鄭秉泓
大學時念的是法律,研究所卻理直氣壯地研究起電影,碩士論文以台灣公視為主題,現為英國萊斯特大學(University of Leicester)大眾傳播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。目前在中時的個人部落格「關於電影,我略知一二」以Ryan為名發表各類影評,著作散見《電影欣賞季刊》、各電影相關網站及各類影展特刊等,並出版個人影評集《台灣電影愛與死》。曾獲國藝會首屆「台灣藝文評論徵選專案」視聽媒體藝術類首獎及特別獎。重要經歷包括國藝會國家文藝獎電影類提名委員、國藝會藝術紀錄片專案評審、高雄縣電影事務委員會委員、高雄電影節48小時拍片大挑戰評審、第五屆金甘蔗影展評審、青年金雄獎初審評審等。
廖敬堯
廖敬堯
1995年進入台灣藝術學院電影學系就讀。從學生時代起,經常參與電影及紀錄片拍攝助理工作。2003年起迄今,以接案方式投身拍片領域,在紀錄片、電視單元劇及電影短片中經常擔任攝影和導演等職務。主要作品如《賽鴿風雲》、《隧道》、《無障礙》、《小城》、《野球孩子》等。近年獲電視金鐘獎攝影獎三次提名,任導演、攝影及剪接的紀錄長片《野球孩子》則獲2008台灣紀錄片雙年展台灣首獎、2009亞太影展最佳紀錄片、2009金馬獎紀錄片提名等肯定。現今專力於紀錄片創作,和戲劇攝影等工作。
賴柏宗
現任台北市仁愛國民小學教師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勞系藝術指導組碩士。曾參與2004、2005國家數位典藏計畫,2007年擔任InSEA國際藝術教育學會秘書處資訊長、2008年擔任2008 World Creativity Summit Taipei, Taiwan會議資訊組組長,及2009數位典藏融入教學課程設計第一期、2010數位典藏融入教學課程設計第二期。賴柏宗老師教學資訊網-薄荷草天空教學資訊網http://tea.japs.tp.edu.tw/~alvin/
謝錦桂毓
民國36年生的謝錦桂毓,為前輔大英文系中文教授。他把一般學生視為「營養學分」的國文課,變成一堂如禪宗棒喝的「生命成長訓練課程」,直指靈魂核心的教學與詰問,30多年來啟發無數學生。一位上過謝老師課的學生這麼說:「謝錦的課是民族靈魂的改造工程。一堂最傳統的中文課竟然有革命和改造的力量。他引發著狹隘且積習深厚的年輕人,脫去身上的殼,覺察自已在這個時代的位置,找到靈魂回家的路,以及屬於自已生命的意義。」為便於稱呼,他的名字被學生簡化成「謝錦」。2009年年底,輔大校友導演崔永徽將謝錦與學生的故事,拍成紀錄片《謝錦》(The Life Coach)。 謝錦於2008年夏天於輔大退休,專注寫書與帶領讀書會,今年3月在輔大心理研究所碩博士班教授「中國文學與文化心理」課程。謝錦教學生涯中沒得過任何獎,他說:「我做的事就是最好的獎賞。」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